2020年10月27日,人民日报刊发《郑州:创新的名片越擦越亮》,对郑州“厚植创新土壤,启动创新引擎,推动城市新发展”的作法,予以充分肯定。我市在“十四五”规划中,也把科技创新放在各项重点工作的首位,覆盖全领域、贯穿全过程。

  目前我市32个核心板块大多以科技创新为主,调研中发现存在诸多问题:科技与创新结合的模式较为单一;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;个别地方对科技创新的紧迫性、必要性认识还不到位;个别区域规划产业用地资源安排不足等。

  为缓解上述难题,九三学社社员、市政协委员王玉珏提出建议:

  一是增加科创考核权重。切实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,进一步在考核上增加科技创新权重。

  二是加强土地要素保障。对我市现有土地要素资源进行全面梳理,科学规划一定比例的产业用地,为科创企业落地留下空间。可以借鉴近期杭州市发布的《关于试行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的通知》,将存量工业用地实行分类供应,主要分为:招商引资保障类、扶持做大做强类和市场充分竞争类三类。前两类按协议挂牌供地,市场竞争类用地按“控地价、竞贡献”方式出让,同时文件对协同供地、高效供地、落实履约责任、强化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。

  三是产业实现错位发展。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,遵循“资源共享、发挥优势、错位发展、镶嵌分布、形成特色”的基本原则,在政策的调控引导下,让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,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形成良性竞争,避免产业结构“同质化、低端化、内卷化”。在此情况下,相关核心板块之间要选准方向、明确定位,结合自身优势禀赋来招商引资、补链、强链,形成我市科技创新产业的健康生态。可以借鉴广东佛山灯具产业模式,佛山灯具闻名世界,它们就是根据所处链条的位置不同而分工不同,处于产业链前端的搞开发、搞设计;处于产业链中间的做生产;处于产业链末尾的做服务配套,通过在每个环节的精益求精,科技创新,做到最优,来提高整体市场竞争力。

  四是降低落地发展成本。林毅夫在为我国“十四五”规划中建言,“要结合各地区自身资源禀赋优势,通过降成本,把比较优势变为竞争优势。”结合我市产业发展,不仅要在完善道路、电力、供水、排水、供暖等城市硬件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,还要在金融环境、营商环境、法制环境、人才引进等软的制度安排上狠下功夫,推动科创产业可持续发展。

  五是做好政策引导。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全过程引导。解决好科创企业发展的“产学研政金商”问题。产学研是基础,政金商是发展。政是政策环境,金是金融经济,商是商业模式。要大力破解企业基础研究关和成果转化关,使其能够生长。二是参照深圳科技企业创新失败后,政府承担40%投入的作法和我市科技创新专业服务券兑付等好的作法,在试点基础上,科学推广运用。三是政府通过引入风险投资基金和中介来做好调控,帮助企业规避技术创新风险。引导金融机构联动创新型企业信贷产品服务,探索“研发贷”、“风投贷”、“订单贷”、“前沿技术贷”等形式,向企业投入研发费用。探索“政府+保险+银行+担保公司”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,引入保险公司以规避风险,引入担保公司预支“过桥”资金,避免科创企业银行出现坏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