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40 (15).jpg


河南省是文化资源大省,传统村落、古文化遗址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。截止到目前我省拥有传统村落1035处,涵盖了石屋村落、窑洞建筑、地坑院、合院建筑。全省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25个、代表性传承人127名,省级代表性项目1030个、代表性传承人1147名,市级代表性项目2762个、代表性传承人3445名,县级代表性项目9272个、代表性传承人9600名。我省还拥有全国最丰富的古文化遗址资源。虽有相当数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但部分的非遗项目随时面临传承断绝的危险。传统村落、古文化遗址保护与发展也面临多样性、复杂性。加大传统村落、古文化遗址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仅仅是保持文化多样性的要求,更是保持河南文化底蕴、提升河南文化内涵的关键。


为此,九三学社社员、市政协委员苏光伟建议:
1.让“文化”活起来。针对不同文化形式,出台相应保护条例,实施“一处文化、一处规划;一种形式,一种方案”。在保持传统村落整体外在景观条件下,贯彻落实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恶化、基础设施简陋、配套设施不齐全问题,改善村民生活条件,留住年轻人,实现传统村落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自然传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。
2.抱团求发展。政府部门之间通力合作,打通顶层规划设计落实、落细、落地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依托大遗址公园建设,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传统村落走出来,将三者有机结合,让民俗文化、民间工艺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展示场地。
3.鼓励自主创新开发文创产品,摆脱政府补贴过日子。鼓励传统村落、古文化遗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自身特点开发特色文创产品,摆脱依赖政府保护资金和政府补贴的状态。借助互联网平台,采用“政府引导+互联网推广+老艺术家推广+非物质文化遗产+传统村落文化+文创产品”的新型文化产业模式,让文化遗产迅速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