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州市人大代表、九三社员张黎明在两会上提出:目前我市的公共服务卡多种多样——卫生部门的健康卡、图书馆的借书卡、人社部门的社保卡、教育部门的院园卡、医疗机构的诊疗卡……群众出门“全身都是卡”。它们在方便市民生活的同时,也因为各自独立的刷卡系统给市民生活带来不便,造成了极大的行政资源和自然资源浪费。

目前一张IC卡的发行成本约20元,以目前郑州常住人口人手一张计算,多发行一类卡,须多投入2亿元。如果十个部门都发自己的卡,则将增加上亿元的投入,造成极大浪费。

另外,各部门发卡标准和卡应用的信息系统建设标准不统一,信息数据无法对接和共享,形成了“信息孤岛”,信息化的优势难以发挥,资源共享困难。

张黎明建议:我市以通用就诊卡和医保卡合并为基础制作郑州市“市民卡”,再逐步增加社保、交通、公共事业缴费、小额支付、商户消费和暂住证等功能,实现多卡并行互认,后台联通,实现“一卡在手、通行郑州”。还可适时实现与开封、许昌等地“市民卡”的联网,促进中原城市群一体化。

“市民卡”要体现在政府及公共服务、消费支付、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应用,及基于这三大应用服务基础上的衍生增值服务。其中,政府及公共服务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用、卫生部门应用、民政部门应用、公安部门应用、教育部门应用、公积金管理、智能化社区卡、公益部门持证服务等其它公共事务管理;消费支付包括手机话费缴纳、固话缴费、公共交通电子付费、水电气等费用缴纳、日常生活小额消费、汽车消费、文化旅游消费、商业场所消费等涉及小额消费应用的服务;金融服务主要是支持金融领域的应用服务。市民可以使用社保卡办理卫生计生部门的业务,也可使用居民健康卡办理社保业务。

当然,推行“市民卡”难免会面临技术、资金、利益等方面的掣肘,遭遇种种“软抵制”。全市“市民卡”涉及面广,利益调整的幅度更大,技术要求也更高,挑战可想而知。

      为此,在推行“市民卡”过程中,需采取相关应对措施。首先,要做好利益调整,除通过适当的利益补偿来降低改革的阻力外,还应该考虑在硬件设备建设等方面,加大对相关机构尤其是基层和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。其次,要“以服务带应用、以应用促发展”。只有渐进式地扩大民众在“市民卡”上获得的好处,才能不断提升他们的接受度和支持度。此外,在信息安全、信息融通等诸多方面,也需配套出台针对性举措。如此方能促使全市“市民卡”尽早落地。